2014江浙沪地区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昆山召开

2014-02-25 | 分析仪器分会

  2014年2月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14江浙沪地区理事会(扩大)会议”在江苏昆山召开,来自江浙沪地区的80余位学会理事和厂商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微信截图_20250718220607.png

  本届理事会邀请到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刘文玉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分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吴轶先生以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陈江韩先生等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理事长表达了对参会各位的热烈欢迎,并特别强调江浙沪地区是我们国家科学仪器领域加工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科学仪器厂家尤其是分析仪器厂家最集中的地区,研发力量非常活跃,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国外的大厂商例如赛默飞世尔、安捷伦、岛津之类的加工厂也在这里,而且他们加工采购的85%以上都是在中国实施的,也就表明江浙沪地区是中国分析仪器领域最活跃的地区,所以对支持我们会议的国内的企业以及国际的大公司包括GE公司等表示感谢。关理事长最后特别感谢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刘召贵董事长对南方理事会议的支持,并祝愿分析仪器事业越做越强!  

  刘召贵董事长说到看到了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而感到非常高兴,并代表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陈洪渊院士谈到,我们国家的GDP已排到世界第二位,因此我们仪器产业必须要提升。科学仪器不是机器,而是科学数据的来源,是科学工具、科学武器。陈院士提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我们的粮草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科学武器。我们的理事会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调查研究国内外动态的、组织各种会议并促进我们科学仪器发展。

  庄松林院士提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共有41个分会,而分析仪器分会是最活跃、凝聚力最高的一个分会,并在关理事长和两位秘书长的带领下,分析仪器分会对基础的交流、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国家这几年大力支持科学仪器的发展,例如科技部的仪器重大专项已经实施了三年,分析仪器则在其中占据了重要比例,最近刚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战略研究的72种仪器设备中,大部分是分析仪器及相关的仪器,所以分析仪器对我们国家科学仪器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庄院士相信我们国家的分析仪器不论是产业化还是技术方面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对学会2013年主办的学术活动、科学仪器发展高层沙龙、组织建设及其他工作四方面进行了工作总结并详细阐述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

  2013年主办的学术活动包括:2013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纪念活动、筹建中瑞精密制造与工艺研究中心研讨会、第二十届全国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亚太国际离子分析会议、第六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 2013)。同时并在2013年成功举办了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科学仪器发展高层沙龙”。八届二次理事长办公会决定刘文玉同志为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的副秘书长,目前学会共有8位副秘书长,增加分析测试百科网为分会交流宣传服务平台。目前分会已经拥有11个专业委员会,并增建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委员会和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同时,学会还在2013年完成了《朱良漪文集》的出版,光电倍增管市场调研报告,对大量仪器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实地考察,会费收支整理等工作。

  刘秘书长最后介绍了分会2014年主要的工作计划:

  1、开展企业深度服务:包括市场研究、用户调研;供应链优化服务;科技成果对接与转化;产品测评;国际交流服务以及协助企业组织新品鉴定;

  2、要继续做好桥梁及纽带:继续举办科学仪器发展高层沙龙;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继续做好原有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拟成立四个新的分支机构;加强分会网站建设;办好《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简报》;

  3、着手开展两项基础性工作包括:发布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白皮书;进行企业调研。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长刘文玉先生分享了2013分析仪器信息分享与数据发展。他指出面对强势的国外公司、市场变化以及人力成本等多种原因,中国企业很难成功,做好中国分析仪器企业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是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都存在很大的挑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科学仪器关键部件包括光电倍增管、电子电路模块、光栅、氘灯以及其他例如蠕动泵、MFC等等以及科学仪器整机离子色谱仪及会员定制激光器进行了系列调研。刘先生就科学仪器行业该如何发展提出六个问题:标准问题、如何降低成本、科学管理、让企业运转无忧和政府的支持以及中国分析仪器的企业定位。面对不容乐观的总体市场以及资本运作时代的到来,国外公司也逐渐开始抢占中低端市场,对于制造业来说2014年是艰难的一年。

  刘副秘书长最后对企业提出四点建议:

  1、做市场研究,及时了解即将实施的新标准以及对手动态、用户实际需求并找准定位;

  2、员工培训、企业内训、提升工作效率;

  3、两手抓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率、提高竞争力;

  4、让高端客户接受良好的客户体验,例如行业实验室Demo、建立开发Lab等。

微信截图_20250718220643.png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吴轶副主任在报告中介绍到,食品安全有赖于各种科学仪器,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国产科学仪器和进口仪器竞争则非常激烈,这就需要国产科学仪器厂家提升自身品牌、性能和质量;食品安全检测有着检测及仪器测量精度的提升、集成化、自动化、人性化、便利化、信息化等趋势。食品安全检测的用户涉及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大型流通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他们对科学仪器有着不同的需求分析。近年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较为迅猛特别是食品检验机构,据统计2013年全国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为1200亿元,并且保持15%的增长率,吴副主任指出近十年来实验室内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已经是国产科学仪器也说明了整个行业在不断发展前进。从产业上下游关系来看,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国产科学仪器厂家的下游用户,目前也有仪器厂家尝试进入第三方检测市场,但存在企业文化整合较难初期投入较大的问题。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陈江韩主任在报告中表示,日常监测所面临的困难包括环境检测队伍的庞大、日常分析工作量很大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指标相对简单、重复性强、繁重枯燥且手工作业占多数、某些实验设计较高毒性试剂而实验工作环境较差以及亟待更多自动化仪器的出现。国产分析仪器在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从功能集成出发贴近用户需求,在量大面广的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还是有可能的;希望能有一些从客户需求出发的集成创新,客户可以做一些低复杂度的创新而复杂度稍高的集成创新则期待仪器企业进行组织。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陈斌教授介绍分子光谱信息提取方法,包括不要追求“先进”而采用“先进”的算法,‘根据光谱信息特点选择预处理方法、学会误差分析分解和控制、实事求是尊重原始数据及在方法、精度、速度、成本诸多方面学会平衡适可而止。应用对仪器的新要求则有几种光谱的联用、实用软件系统的完善新功能的开发、新的检测方法与附件的开发以及高(多、超)光谱、显微光谱成像仪器和网络(云)服务技术。

  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马昱总经理介绍,伍丰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液相色谱生产厂家之一。2003-2004年,公司生产的LC-100液相色谱仪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建立了大型液相色谱仪生产测试实验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仪器整体质量。EX1700超快速液相色谱仪代表了伍丰公司的最高技术,是传统HPLC向高端UPLC发展的一个中高端产品。超快速、超高效液相色谱必定是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分离度可提高2-3倍、分析速度提高5-10倍而灵敏度可提高2-3倍,也更加经济与环保。

  艺达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赵秀苔经理介绍到,IDEX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似乎全球领军的流路专家,研制流体系统及液路部件,客户主要包括了赛默飞世尔、岛津、安捷伦、沃特世等厂家。液路部件为仪器研发提供了功能性可满足仪器及应用要求、可靠性提升仪器质量以及协同作用来共同开发实现技术创新的特性。

  Newport理波光电的徐峻峰先生介绍到,国内仪器生产厂商未来的发展则需要更强大的产品质量和更多的创新,并能更多的关注IP和可靠性,对全球市场更加了解并制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应用。

  北京堀场汇博隆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的田鸿盛先生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环境分析仪器中MFC的应用以及MFC与分析仪器的技术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