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暨怀柔质谱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2025-07-21 | 分析仪器分会

       第八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暨怀柔质谱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7月10日-12日,“第八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暨怀柔质谱产业发展论坛”于北京怀柔盛大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家组、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聚焦“高端质谱国产化与临床转化新纪元——协同创新·链动未来”主题,汇聚业内权威专家,共探质谱领域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43d59433fbf7903814d651d2e5ebfa05.jpg

       开幕式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北京市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杨昊天分别致开幕辞,一致强调质谱产业自主创新对高端科学仪器发展的关键意义,指出怀柔正成为科学仪器领域重要集聚地,将加速国产替代与原创技术攻关。

       论坛期间,北京怀众质谱技术创新研究院(筹)正式揭牌。该研究院由北京雪迪龙科技等多家企业联合发起,依托北京市科委和怀柔区政府支持,致力于构建以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多方深度参与的产业创新生态,标志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迈向新高度。

f652b59a2a5e261c0002219a174cdf6d.jpg

       本届论坛设置11个大会主题报告、青年论坛及临床应用论坛。大会围绕当下质谱领域的前沿热点展开深入研讨,呈现出国产质谱多点突破、全链条协同的发展新格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向研究员在《AI for MS:质谱系统的全链条重塑之道》报告中指出,AI与科学仪器深度融合是当下趋势,面对国际封锁与国内需求,要推进关键科学设备国产化,实现从能用、好用到领先的跨越。他梳理了AI在质谱功能处理器设计、数据可信保障等方面的创新进展,强调构建智能化仪器体系对产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呼吁加快高端人才培养。

       宁波大学丁传凡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多谱学多功能仪器装置,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攻克分子结构分析难题,为解决常规质谱和光谱无法独立应对的科学问题提供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海洋研究员在报告中重点分享了光电离离子源离子操控研究成果,在探索复杂机理,建立理论模型,在电流传输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强调需深入理解多因素反应网络。宁波大学丁力教授在《超高分辨“和谐阱”质谱仪研究进展》报告中介绍了超高分辨质谱仪研发上的突破,通过创新构建离子环形轨道,解决高压绝缘等难题,实现能量聚焦与高灵敏度检测平衡。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李磊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大气颗粒物与生物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的进展,其通过构建新仪器提升检测能力在单细胞流式质谱领域取得成果。北方工业大学陈吉文教授在《直流/射频空心电极辉光放电离子源的研制与应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辉光放电的小分子气体分析新方法,在食品安全等领域表现出了应用潜力。

       暨南大学周振教授在《全国高校高端科学仪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报告中介绍到,该中心聚焦分析仪器等三大方向,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通过整合全流程支持,打造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示范区。联影越质科学仪器吴青博士在《质谱技术新进展新方向:ASMS 2025启示录》报告中分享了2025 ASMS会议上新型质谱仪发布情况,并指出离子迁移谱等技术在国产替代中的关键作用,将成为下一代高端质谱系统重要支撑。

       此外,青年论坛展示了极紫外光解离质谱等创新成果,临床应用论坛呈现了质谱在多学科交叉和临床检测的广阔前景。专家呼吁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国产质谱装备落地。主办方还组织了质谱技术及应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此次论坛得到多方支持,展览区促进了与会者与参展商交流,有力推动了质谱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