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年行动计划推动AI赋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

2025-07-21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北京抢抓科学智能战略发展机遇,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及产业高地加速迈进。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人工智能企业也将再迎发展新机遇。

  《行动计划》描绘了未来三年北京市发展AI for Science的路线图。以科学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和深度应用为主线,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落地、创新生态营造四个维度,提出17项具体任务。

微信截图_20250721100242.png

  其中,聚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提出要构建开放共享的科学数据平台:强化科学数据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数据治理技术体系,发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优势,发展和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引导数据可信流通交易。同时,搭建软硬件协同与高度整合的算力平台:加强高性能计算中心和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统筹和建设,提升面向科学智能领域供给能力;搭建异构算力统一调度平台,满足科学智能多元化计算和灵活的资源分配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聚焦加速领域应用落地,提出推动AI加速基础科学研究、推动AI技术赋能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推动AI技术加速新材料研发、推动AI赋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探索AI技术加速工业智能化升级5项具体任务。明确要实施“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研发AI辅助诊疗、数字疗法、医用机器人等产品,推动医疗器械智能化发展。实施“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面向材料发现-设计-制备-表征-测试-服役全流程,研发材料智能设计方法,实现组分、配方、结构的设计与筛选,合成和制备工艺的多目标优化。鼓励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学仪器发展,集中攻关自动化智能化电子显微镜、谱学仪器及高性能探测器等关键设备。鼓励开发面向工业领域的垂类大模型,探索AI技术赋能工业生产、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提升软件生态迁移效率。

  聚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出要搭建科学智能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大力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打造科学智能产业集群、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到2027年,将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推动在不少于5个领域开展深度应用,形成8个以上标杆应用案例,搭建共性服务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复合型创新人才,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开源开放生态,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